您的位置:   网站首页    公司新闻    如何从分子结构优化提高硅橡胶耐候性

如何从分子结构优化提高硅橡胶耐候性

阅读量:421 img

  1. 主链结构调整:硅橡胶主链由硅氧键(Si-O)构成,其键能较高,赋予了硅橡胶一定的固有稳定性。但进一步优化主链结构可显著提升耐候性。研究发现,在主链中引入适量的大体积侧基,如长链烷基或芳基,能增加分子链间的距离,降低分子链间的相互作用,从而减少因外界因素导致的分子链缠结和断裂。例如,在硅橡胶主链中引入苯基,形成苯基硅橡胶。苯基的存在不仅增加了分子链的刚性,还能通过共轭效应吸收部分紫外线能量,有效阻止紫外线对主链的破坏,大幅提高硅橡胶在户外光照环境下的耐候性。
  2. 侧基官能团设计:合理设计硅橡胶的侧基官能团对提高耐候性意义重大。引入具有抗氧化或抗紫外线功能的官能团,如含有受阻酚结构的侧基。受阻酚官能团中的活泼氢原子能够与氧化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结合,终止氧化链式反应,从而抑制硅橡胶的氧化老化。此外,带有不饱和双键的侧基可通过与紫外线发生光化学反应,将紫外线能量转化为无害的化学能,减少紫外线对硅橡胶分子的直接损伤,增强其耐候性能。
  3. 交联结构调控:交联结构是影响硅橡胶物理性能和耐候性的关键因素。通过控制交联剂的种类、用量以及交联反应条件,可精确调控硅橡胶的交联密度和交联网络结构。适度提高交联密度能增强硅橡胶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,使其在外界环境作用下更难发生分子链的滑移和断裂。但交联密度过高会导致硅橡胶变硬变脆,反而降低耐候性。因此,需找到最佳的交联密度平衡点。同时,采用多官能团交联剂或特殊的交联方式,构建均匀、稳定且具有一定柔韧性的交联网络,可有效分散外界应力,提高硅橡胶抵抗环境侵蚀的能力。

二、通过纳米技术增强硅橡胶耐候性


  1. 纳米粒子填充改性:将纳米粒子均匀分散在硅橡胶基体中,可显著改善其耐候性能。纳米二氧化钛(TiO₂)和纳米氧化锌(ZnO)是常用的填充粒子。纳米 TiO₂具有优异的紫外线屏蔽性能,能够吸收和散射紫外线,减少紫外线对硅橡胶分子的破坏。同时,纳米粒子的小尺寸效应使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,能与硅橡胶分子产生较强的相互作用,增强材料的力学性能。例如,在硅橡胶中添加适量的纳米 TiO₂后,其在户外环境下的老化速度明显减缓,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等性能保持良好。此外,纳米粒子还能提高硅橡胶的热稳定性,抑制热氧化老化过程。
  2. 纳米复合涂层制备:在硅橡胶表面制备纳米复合涂层是提高其耐候性的有效手段。利用溶胶 - 凝胶法、化学气相沉积法等技术,将纳米材料与有机聚合物结合,在硅橡胶表面形成一层具有特殊性能的涂层。例如,制备含有纳米二氧化硅(SiO₂)的有机硅涂层。纳米 SiO₂粒子可增强涂层的硬度和耐磨性,同时有机硅部分能与硅橡胶基体良好结合,提高涂层的附着力。该涂层能够有效阻挡紫外线、氧气和水分等外界因素对硅橡胶的侵蚀,还具有自清洁功能,减少灰尘和污染物在硅橡胶表面的附着,保持其表面性能稳定,从而显著提高硅橡胶的耐候性。
  3. 纳米结构自修复设计:借鉴生物材料的自修复机制,构建具有纳米结构的自修复硅橡胶体系,可进一步提升其耐候性。在硅橡胶中引入含有修复剂的纳米胶囊或微胶囊。当硅橡胶受到外界损伤时,胶囊破裂,释放出修复剂,在催化剂或外界环境刺激下,修复剂与硅橡胶分子发生反应,填充损伤部位,恢复材料的性能。例如,将含有硅烷偶联剂的纳米胶囊分散在硅橡胶中,当硅橡胶表面出现细微裂纹时,硅烷偶联剂释放并与空气中的水分反应,生成硅醇,硅醇进一步缩合形成硅氧键,从而修复裂纹,保持硅橡胶的完整性,提高其在恶劣环境下的使用寿命和耐候性能。

气相半透明液体硅橡胶 IOTA LSR 60系列

为您推荐

    在线QQ咨询,点这里

    QQ咨询

    微信服务号